“正是相关部门在樘院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各阶段提供综合性、全周期服务,明确修缮的方法和标准,畅通绿色审批通道,为项目实施注入了推动力”,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继新对和平区“樘院”文物修缮项目表示了赞许。
位于和平区大理道5号的樘院是五大道历史街区唯一一座中式庙宇建筑,其建筑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社会价值。但因年久失修,樘院整体面貌破败不堪,在保护中再利用、再开发难度极大,文物修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和平区政务服务办得知文物修缮审批需求后,立足审批职责,多措并举助力樘院加快“活起来”。一是精心研判,召开修缮专题会议。针对和平区文物资源丰富现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批领域助推文物盘活举措,建立“樘院”项目全周期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织密“组织网”,确保文物修缮审批提质增效。二是精细服务,打通线上线下环节。采取“线上指导+线下绿色通道”的方式,专人专岗专办,提供保姆式全流程跟踪服务,主动靠前对接亿城(天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畅通审批渠道,做好服务保障。三是精准问效,助推文物盘活落地。建立由区政务服务办、区文保部门及投资企业组成的多方线上互通机制,强化沟通交流,掌握服务效果,涉及区政务服务办内容及时介入,破除梗阻,助力项目早落地、早经营、早收益。
经多方合力,“樘院”修缮工作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为企业节省了巨大时间成本。下一步,和平区政务服务办将不断完善文物修缮审批机制,从政务服务角度走好文化领域“内涵式向上发展之路”,不断促进产业发展、业态升级。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