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滨海新区图书馆申报的《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天津市文物局组织专家评审,正式批复同意。
《方案》对馆藏古籍预防性保护理念、具体措施、藏用一体化管理机制、书库微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概述,这是对滨海新区图书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工作的有力推动和科学指导,对于提高图书馆古籍保护水平,助力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滨海新区图书馆积极参与和各古籍保护单位联动,推动地区城市文化挖掘研究。与国家图书馆合作举办“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览,同时展出馆藏古籍19种。承办“走进古籍•品读家国情怀”滨海新区古籍科普展,展览与讲座相结合,随展展出馆藏古籍善本,提高社会大众古籍保护意识,社会反响显著。针对少年儿童读者推出《览妙聚珍 走进古籍》中华传统晒书活动,通过讲座和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带小读者们了解古籍的重要意义。主办“京津冀版权非遗展览”,内容汇聚京津冀三地众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非遗盘扣制作技艺、田香缘宫廷制香技艺、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复刻版)等在内的19项非遗实物,展示约200件展品。
“下一步,滨海新区图书馆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推进古籍保护的高效实施,持续推进古籍编目工作,加强并规范预防性保护管理,进一步完善保护项目、规范管理,使预防性保护在古籍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滨海新区图书馆馆长马文艳说。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