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恐惧去养生,或对身心有害

基于恐惧去养生,或对身心有害

基于恐惧去养生,或对身心有害

养生的真谛是什么?

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士,非常注重养生,喝什么样的水、吃什么样的菜从不马虎。亲朋好友皆视其为“养生达人”,但他却罹患癌症去世了。朋友们想不明白,这样一个处处在意、样样讲究的人怎么会英年早逝呢?

癌症的发生固然有遗传、身体内外环境等诱因,但这位男士的养生理念也值得引起关注:一次没洗手就觉得有细菌钻进皮肤,吃了一次普通菜就担心有农药渗进血液……一个人若总是恐惧生病,处于“时刻准备着”的意识状态下,其整个身心都是拘谨的、束累的甚至畸形的。

“养生”就是“颐养生命”。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却把“养生”等同于“通过某些产品或某种方式方法达到使身体不得病、能治病甚至治好病的目的”。

举个例子。“防癌”“抗衰”是养生“课堂”上的永恒话题,这本没什么错。但如果把癌症当绝症、把衰老当疾病,这种认知就是错误的。

肺癌专家支修益教授就说过,40年前说“癌症是慢性病”是空话,但今天,尤其是有了靶向药物后,带癌生存已经可以成为常态,“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正成为共识。虽然很多癌症目前还没有办法治愈,但可以有效地控制它,不让它发展或复发。

一些所谓的保健品、神奇疗法利用人们对癌症的恐慌大肆推销贩卖抗癌理念,以致出现癌症老人把保健品当饭吃、两年花尽20万、最后人财两空的悲剧。

再来说说“抗衰”。衰老是自然规律,许多所谓的病并不是病,不过是老了之后身体器官的自然反应:骨关节用了几十年,难免会发生退行性病变;口腔功能退化了,肠胃消化自然就弱了……

让自己活得快乐、充实,肯定比时时、事事循养生之规蹈保健之矩要来得舒畅痛快。

所以,养生应该是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生命,以友善的行动对待自己的身体和身体环境,主动地去调整身体的失衡状态,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让身心趋向平衡和健康。注重养生当然是好事,但切莫忘记养生的初衷。(摘自《北京青年报》)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李璐 李娜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7)
Michelle的头像Michelle编辑组
上一篇 2020年10月27日 下午9:16
下一篇 2020年10月28日 上午9: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