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由天津市作家协会、中共河东区委宣传部主办,河东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开拓者归来——蒋子龙文学创作分享会暨蒋子龙手稿和百部作品版本展”在河东区城市更新项目泰达津一·Park举办。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著名作家蒋子龙与众多京津冀文化学者、著名作家、评论家及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畅谈文学中的开拓精神、文学创作者应秉持的创作态度及新时代文学创作,为三地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天津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桂元,天津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春武,天津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喜超,河东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李川,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薛印胜,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龙一、武歆、闫立飞、陈丽伟,河东区文联主席李林河出席,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作家协会、天津泰达城市综合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同志参加。
此次活动旨在以文化赋能京津冀协同发展,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出席活动的领导及嘉宾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国“改革文学”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蒋子龙以敏锐的时代嗅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雄健的笔力,创作出了一系列镌刻着时代印记的文学经典。举办这场分享会,既是对蒋子龙文学成就的致敬,也是对津派文化精神的回望与传承。当前河东区正在扎实落实“十项行动”和“三新”“三量”等重点工作,盘活用好存量资源,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深化站产城融合,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这既是蒋子龙笔下无数火热实践的延续,更需要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改革开放精神的助力。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为京津冀三地的文学创作者、爱好者搭建起交流平台。欢迎大家从河东的历史积淀中汲取灵感,从身边的发展实践中挖掘素材,创作出更多坚定文化自信,书写河海津韵,反映时代发展的优秀作品。
参加活动的著名作家、文学爱好者走进河东,深深感受到河东区改革创新的成效和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河东区作为天津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天津机器局、北洋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等开北方风气之先。这里产生了第一代产业工人,谱写了天津工运斗争的光辉篇章。河东区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过突破与创新,也迎接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河东区城市更新项目泰达津一·Park的机床工业博物馆内,广大文学爱好者边参观新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全齿轮传动机床,边感受蒋子龙作品中展现的工业改革精神,在历史与文学的交融中传承开拓精神。
分享会环节,蒋子龙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关仁山、河东区作家协会主席徐凤文展开深度对话,围绕文学创作历程、创作经验以及作品中的工业元素与开拓精神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引发在场嘉宾的强烈共鸣。蒋子龙表示,真实呈现世界,真诚面对文学,是他多年创作一直秉持的态度。文学要直面现实,不能躲在远处冷眼漠视,不能丧失现实主义精神。正因为现实主义精神的存在,文学能够帮助人超越现实生活的磨砺,给人以正面积极的引导,从而对未来充满希望。
随后的文学研讨交流中,来自京津冀的著名作家、评论家就蒋子龙文学的时代价值及新时代文学创作展开热烈探讨,从不同角度解读其作品中蕴含的开拓意识与人文关怀。大家一致认为,蒋子龙的作品关注了时代变革下的管理问题与青年精神状态,用笔触热切拥抱现实,精准发现难点,倾力鼓舞激励,不回避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因为挫折磨灭了前行的勇气,不因为困顿淡漠了对未来的希望,是常读常新的经典作品。
活动特别设置了蒋子龙手稿和百部作品版本展,由蒋子龙文学馆馆长王忠琪现场讲解。展览通过泛黄的手稿、不同时期的作品版本,生动呈现了蒋子龙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足迹。与会嘉宾还参观了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在工业历史与文学精神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蒋子龙作品中工业题材的创作源泉。
来源:河东区宣传部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