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津城失智老人 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关注津城失智老人 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吴迪 摄

  如果有一天,挚爱亲人不记得回家的路,不记得刚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甚至已经不认识朝夕相处的您,您该怎么办?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里,“老戏骨”倪大红扮演的苏大强将一个胆小怕事、作天作地的父亲演绎得淋漓尽致。但是苏大强也有可怜的一面,晚年的他患上了老年痴呆,很多不可理喻的行为其实是老年痴呆的典型表现。

现实生活中,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所承受的,其实远比我们看到的艰难。据介绍,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已经成为老年人失智的主要疾病,而对失智老人的照护又被公认为养老服务业的“难中之难”。

养老服务新挑战

截至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4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亿人。其中,失能失智老人已达4000万人,完全失能失智老人超过1000万人。

其中,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67.8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24.15%;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33.6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58%;失能失智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32%,达到14万人。这给养老服务带来新挑战。

前不久,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 相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中度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显著下降,而心脑血管疾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症、呼吸系统疾病和帕金森症等多个慢性病的患病率与失能等级有密切关系。其中,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是导致老年人失智的主要疾病,而对失智老人的照护又被公认为养老服务业的“难中之难”。

他们眼神涣散,时常丢三落四;他们做事缓慢,说话东拉西扯;他们记不住事儿,天真得像个孩子;他们骂起人来不留情面,笑起来却又无比灿烂。这些是天津市失智老人康复照料中心里老人们的共同特点。

上午10时,79岁的李家蕊奶奶坐着轮椅,双脚搭在地上,手推着轮子在走廊里一点点向前滑行。一旁忙碌的护工闫姐跟李奶奶闲聊着。“您看谁来了?高兴不?”闫姐指着走廊的尽头,李奶奶顿时眯起了眼睛:“闺女来看我了。”

李奶奶有三个女儿,王女士是大姐,也是李奶奶最依赖的女儿。2002年,王女士的父亲去世,母亲便搬到王女士家,以方便照顾。最开始,母亲生活可以自理,偶尔买买菜、出门遛个弯儿。渐渐地,王女士发现母亲总是摔跤,几乎每次出门都会摔倒,甚至在家也会摔。“我们家住四楼,怕她出事,就决定让我妈搬到有电梯的妹妹家。”又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2011年,王女士发现母亲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甚至出去遛弯儿还会忘记关门。那一年,在李奶奶的坚持下,女儿们给她找了一家养老院。经过身体检查等一系列繁琐的入院流程后,李奶奶住进了养老院。以为老人如愿,女儿们也能松口气了,没承想转天王女士就接到养老院的电话,着急忙慌赶到后,李奶奶要求出院,“她跟我说,养老院的人跟她打架,实际上是她跟人家打架,一糊涂起来连打带骂。”王女士无奈将母亲接回了家。没有地方接收,王女士给母亲租了一间一楼的房子,姐妹三人轮流照顾。白天,姐妹三人上班前将电器、煤气都关上,嘱咐好了才出门。晚上回来,总会发现母亲又将电器甚至煤气打开。最头疼的是,老太太总是自己出门,大半夜的也会出去。”一次王女士出差,飞机刚落地就接到了妹妹打来的电话:“咱妈丢了。”妹妹中午回家吃饭,发现母亲不见了,打电话也说不清在哪儿。王女士来不及寄存行李,赶紧给母亲拨通了电话,“妈,您在哪儿呢?”电话那头的李奶奶说:“你找我干嘛?别给我打电话,我都听不见报站了。”李奶奶挂了电话,王女士隐约听到公交车报站是在红桥区,于是让妹妹赶紧去找。几个小时过去,李奶奶没有找到,电话也不接了。心急如焚的王女士不断拨打母亲的电话,终于接通了,李奶奶说找不到家了。这次王女士隐约听到公交车报站在武警医院附近。妹妹驱车去找,找到母亲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钟。“这只是我们经历的‘无数’次走失的其中之一。”王女士说,“照顾失智老人真的让家属心力交瘁。”

李奶奶越来越糊涂,王女士姐妹三人也越来越累。“那时候真的是每天都哭,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女士得知了天津市失智老人康复照料中心,半信半疑地带着母亲来中心参观,“这地方真的是太好了,环境也好,每个人的态度都特别热情。我就想试试吧。”刚进中心的两个月,王女士天天来中心陪伴,亲眼看到了护工对李奶奶的呵护像家人一样,这一住就是五年。“这里的娱乐项目特别丰富,他们时常玩牌、折纸、画画。还经常有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大学生、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这里演节目。”最让王女士感动的是,这里的细致是家属都无法做到的。

来中心之前,李奶奶偷偷将药倒掉也让姐妹三人头疼,“每到换季的时候,她的情绪焦躁不安,不吃饭也不爱睡觉。后来我们才发现她把药偷偷倒掉了。”来中心后,一天三顿要按时按点地吃药,也让王女士心安。“我妈到中心后的这几年,一次都没犯过。”

床位饱和

位于红桥区丁字沽勤俭道上的天津市失智老人康复照料中心自2013年正式对外开放,是国内第二家、天津市唯一一家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的公办养老机构。“这些老人需要更多专业化、有温度的24小时专人护理,而在现在的倒金字塔形家庭成员结构下,年轻的晚辈需要上学、上班,大多家庭只能是老年人甚至高龄老人护理失能失智的老人,而照护老人本身也要承受体力和精神的两面煎熬。”该中心负责人赵领军谈道,在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失能失智老人最需要专业康养机构进行托底性支撑。

赵领军介绍,目前中心共有300个床位,220位老人在此居住。因为很多老人有单间的需求,中心基本达到了饱和状态。其中,中重度的失智老人占到90%以上。

心理落差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张晓华表示,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服务一直是养老服务的重点,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连续出台多个相关政策支持,例如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在个别省市的试行,为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状况和照护服务业带来了积极的改变,现在已在多个方面取得成效。

失智老人康复照料中心护理一部主任叶婷介绍,中心拥有护工100位,平均一位护工负责六七位老人。除了一日三餐,日常护理外,护工还需要关心老人的心理需求。疫情后,为了实施更好的管理,家属探视需要预约,老人每三周才能见到家属。“很多老人心理上出现了落差,家属不来,没了安全感,总觉得家属‘不要’他了。我们护工就需要给老人进行心理上的安慰。”叶主任说。

张晓华介绍,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突出,影响身体健康。长期患病或慢性疼痛,会降低老年人的幸福感,容易引发绝望的情绪,甚至精神障碍。研究结果显示,经常情绪低落的老年人,失能率是无情绪低落老年人的1.951倍。抑郁等悲观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会降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增加身体损害的概率,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另外,社交活动频率的减少会增加老年人失能率。居住环境的改变、收入不乐观会影响老年人的社交意愿,进而产生孤独感。

护理难题

张晓华表示,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目前是个难题。首先,专业服务机构不足。总的来看,我国失智照护、安宁疗护等机构严重缺乏,数量有限且地区分布不均。我国有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 2.8 万家,其中仅有 20% 的养护型、医护型机构能为失智老年人提供其所必需的护理服务。

其次,社区服务缺乏,家庭功能弱化。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少子化、空巢化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不堪重负。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水平、意愿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重机构、缓社区、轻居家”的状况。

第三,专业服务人才短缺。养老服务人员总体数量不足,尤其是基层人才严重缺乏。

此外,张晓华认为健康教育和预防干预也有待加强。我国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 4000 万。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的宣传健康教育,包括失能预防核心信息宣传,尤其是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分类管理等亟待加强。长期护理保障虽然在护理费用方面尝试通过商业多种保险组合承担,但是各地试行方案和推进速度不太一致,尚未取得最适合的方案,扩大保障覆盖对象范围面临两难。

我市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2020年9月16日,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加剧,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需求。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助力解决“老有所护”难题。我市成为此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新增的试点城市之一。

10月23日,为稳妥推进我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工作协同,根据《国家医保局 财政部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天津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包括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统筹推进我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审议我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方案。组织制定我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等。

专家观点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张晓华表示,未来五年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十四五”期间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问题,尤其是长期护理保障应得到较快速度、较大范围的推进,惠及养老服务重点人群所需。例如,完善整体规划和相关政策,为长期照料提供政策支撑和福利经费支撑,做好长期照护险规范工作。完善全国统一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制定全面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建立完善“失能失智老人优先”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机制。优化高龄失能老人家庭赡养制度,增加家庭福利和护介补助,以政策和法律引导子女履行老年人长期照护的义务和责任,等等。

其次,加快建设照护中心,提供专业机构支撑。加快构建各级医养结合的失能失智老年长期照料专门机构。重点为城乡失能失智老人、80 岁以上有困难的老人、特困家庭的老人提供专业化、普惠制、低收费的养老护理公共服务,尽快为高龄失能群体构建兜底保障体系。

第三、推动社区治理和护理职业队伍建设,提供服务载体支撑和专业人才支撑。鼓励和支持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相关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临时或短期托养照顾服务,支持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完善老年人口信息系统,提供诊疗技术支撑。加强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库建设,加快建立养老服务大数据网络系统,建立动态、及时的智能化失能老人长期照料在线管理服务平台。

此外,结合医改,整体推进老年健康服务改革。在服务机构方面,持续开展前瞻性医养结合改革实践,加强护理、康复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比例,充分发挥康复医疗在老年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为老年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除家庭支持外,社会各方应积极推进关爱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工作,建立共享照护服务体制。(日报刘连松 黄萱 韩爱青 赵煜)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1)
Michelle的头像Michelle编辑组
上一篇 2020年11月7日 上午11:02
下一篇 2020年11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