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救援尖兵”到“文旅拍档”,天空之下的“立体打卡地”,从“单一体验”到“产业闭环”……从东疆综保区获悉,在文旅融合不断深化的当下,“低空经济”正成为激活东疆旅游市场的新引擎。

5月17日上午,一场“无人机”救援演练吸引了众多亲海游客的围观。滨海蓝天救援队建队16周年,注册成立5周年海上救援培训在海之翼航空基地正式启动,39名专业队员结合无人机海岸巡检等技术,开展沙滩溺水应急、海上失联搜救等实战演练,同步向游客开放“应急知识小课堂”,实现文旅发展与安全保障的深度融合。这些在空中盘旋的“科技卫士”,不仅是守护生命的“安全眼”,更悄然成为低空文旅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演练现场附近的东疆国际无人机应用文化中心,正是无人机从“应急”飞向“文旅”的关键枢纽。作为华北首个低空主题研学基地,这里不仅开设无人机科普、航拍艺术、编程实践等课程,构建产学研游于一体的产业生态,还推出“滨海湾航拍考证班”“无人机执照培训+文旅飞体验”双轨模式,学员在考取飞行执照的同时,可在专业飞手带领下完成景点编队飞行,用镜头捕捉海岸线的壮美。自“五一”投入运营以来,接待研学学员超千人,预计年接待10万研学人次的规划,让无人机从“专业设备”变身“文旅体验入口”。
同时,在东疆海之翼航空基地,一架退役空客A330化身“网红地标”。保留原貌的驾驶舱、客舱成为亲子家庭的“科普课堂”,机身外部设有露营设施,吸引摄影爱好者、亲子家庭参观游览。这种“退役航空器活化利用”模式,将航空IP与文旅消费深度绑定,是东疆围绕主导产业打造差异化文旅项目的生动实践。
此外,东疆湾沙滩滑翔伞飞行营地作为经中部战区空军合法审批的滑翔伞俱乐部,打造了200-500米高度、4-6公里距离的立体游览空间,让游客真正“飞”入风景,滑翔伞视角下,东疆湾的碧海金沙与滨海城区的城市脉络尽收眼底。2024年,该项目入选央视“低空之旅”专题片的亮眼表现,更让这里成为天津低空文旅的“空中名片”。
据了解,东疆依托临河、靠海、净空的自然条件优势,融资租赁、贸易物流等现代服务产业基础,以及空海联动、业态丰富的文旅场景资源,以“港产城”融合为发展理念,重点在“低空+文旅”“低空+教培”“低空+金融”“低空+贸易”等领域发力,构建“场景开放+企业孵化+生态协同”的产业闭环体系。
从蓝天救援队的科技化演练,到无人机基地的多维赋能,再到滑翔伞的空中遨游,东疆正以“低空+文旅”为引擎,推动单一港口向“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生态型旅游目的地转型。
来源:津滨海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