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丰硕—滨海新区文旅局领导做客津云访谈

主持人:津云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津云访谈特别节目《滨海新区美好公共文化服务就在您身边》。2018年滨海新区获得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两年多来,通过加强设施建设,让百姓便捷享受文化服务,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让服务品质和效能全面提升。今天我们邀请到得嘉宾是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会臣,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室主任易理团,一起来谈谈滨海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两年多来的创建成果。

滨海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丰硕—滨海新区文旅局领导做客津云访谈

嘉宾:主持人好,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自2018年天津滨海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启动以来,深挖文化底蕴,厚植文化优势,发展文化事业,进一步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做示范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形成公共文化引领“十个有”的“滨海模式”。请(领导)给大家介绍一下“十个有”的“滨海模式”?

王会臣:怎么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把中国故事讲好、把中国价值传播好,提高文化引领效能?在示范区创建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重大课题,通过深入的制度设计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最终形成并提出了“引领有核心、阵地有属性、设施有内涵、队伍有信仰、服务有温度、供给有导向、产品有思想、考核有标准、推动有制度、长效有保障”的 “十个有”的“滨海模式”。

引领有核心,就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党建引领。

阵地有属性,就是明确文化阵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

设施有内涵,就是明确文化空间的设计和布置要突出滨海文化特色、时代精神内涵。

供给有导向,就是文化服务供给要着力引导人民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队伍有信仰,就是要使我们文化队伍忠于党和人民,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能力强。

服务有温度,就是不断提高服务标准和质量,用精心、贴心的文化服务,温暖人民群众,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产品有思想,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大力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时代精神。

评价有标准、推动有制度、长效有保障,就是要求我们在增强公共文化引领方面要进一步提高考评标准,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组织保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长久的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天津市滨海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两年来,我们看到滨海文化服务总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包括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制度等方面,您能给介绍下这些提升和变化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实惠和好处?

王会臣: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两年来,滨海新区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和效能显著提升,增强了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城乡更加美好,生活更有品位,人民群众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易理团:生活在滨海新区的人民是非常幸福的,具体来讲,一是文化设施提标升档。创建期间,国家海洋博物馆、中新友好图书馆、滨海科技馆等重大场馆相继开业,新增面积20多万平米。同时改造提升了滨海新区博物馆、滨海新区文化馆,21个街镇文化站全部实现了独立设置,面积均在1000平米以上;近83%的居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均配置“两室一厅”(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多功能厅)。

二是服务供给丰富多样。示范区创建以来,又新创“读响新时代”滨海全民阅读节、滨海秀周末大舞台、文化赶集、汽车图书馆流动服务、大沽龙灯节、塘沽社区艺术节、寨上书法艺术节一批区级和开发区、街镇级的文化品牌。目前全区区、街镇、功能区文化品牌超过40个、全区区级以上非遗项目70个,文化服务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实现了一年四季高质量、常态化、不间断的文化供给。

滨海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丰硕—滨海新区文旅局领导做客津云访谈

主持人:说到公共文化服务我们也说一说公共文化设施,滨海新区地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占天津市的1/5,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地域情况复杂,创建以来滨海新区在化解设施分布不均衡和提升服务效能方面,提出了“组团式”“矩阵式”“融合式”等发展思路,能不能给介绍下具体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王会臣:首先,坚持“组团式”构建“联合舰队”,实现文化服务互联互通。形成了“一核心、五组团、多枢纽”的空间格局,即以区文图博美和泰达图书馆等枢纽机构为中心的核心组团、以滨海新区文化馆和图书馆的大港馆区等枢纽机构为主的南部组团、以滨海新区文化馆和图书馆的汉沽馆区等枢纽机构为主的北部组团、以国家海洋博物馆和生态城图书馆等枢纽机构为主的生态城组团,以保税区文化中心等为枢纽机构为主的保税区组团。各组团枢纽相联,功能齐全,辐射带动组团区域体制内外的文化力量共同发展,促进了城乡文化均等化。

第二,坚持“矩阵式”打造“航空母舰”,联合提升同类设施效能。目前,滨海新区图书馆、中新友好图书馆、天津港保税区文化中心以及泰达图书档案馆形成图书馆矩阵,启动了图书馆数字资源联采联建工作和图书通借通还工作。区博物馆联合国家海洋博物馆、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津沽记忆博物馆、国际版画藏书票艺术收藏馆、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成立“滨海新区博物馆协同发展联盟”,打造了滨海“文博航母”。

第三,坚持“融合式”改革发展,增强公共文化管理创新能力。一是文化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滨海新区文、图、博三大馆分别成立了理事会,作为法人治理决策机构,实现政府、社会、事业的融合。二是滨海新区图书馆和文化馆建立总分馆机制, 21个街镇文图两馆分馆全覆盖,图书馆基层服务点达到385个,汽车图书馆服务点位31个,实现了区级场馆和街镇基层的融合。三是广泛建立跨行业融合机制。推动基层综合文化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实现阵地、活动和管理员共建共享。

主持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公共文化服务离不开人力支持。请您介绍下滨海新区如何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聚能”发展的?

王会臣:一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阵地建设,设立了津沽记忆博物馆、皓翔画院、唐云来书法艺术馆、蒋子龙文学馆等特色文化阵地,均成为滨海一张张亮丽文化名片。二是鼓励社会力量运维公共文化场馆,实现滨海文投公司运维滨海新区美术馆,每年按协议提供相当数量的高品质公益美育服务。三是鼓励社会参与文化供给,推动泰达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社会化馆舍和服务全供给,汉沽国际版画藏书票收藏馆等民办博物馆参与免费开放。特别是今年一批有社会责任担当的新区企业主动投入文旅融合战略合作,如果子坊剧场、工行保税分行、守正创新生物科技天津公司,天津越扬软件有限公司、天津市川迪科技有限公司等纷纷出力、出资和提供物资,支持滨海新区文化馆数字建设、滨海少儿评剧节、滨海文化出版、美术馆画家原创作品展览、印象滨海摄影展等等文化惠民项目顺利开展。

主持人: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以来,各项工作都受到一定影响,公共文化场馆关停、限制人流开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场馆使用率,网上各类服务蓬勃发展,科技等领域对文化服务“赋能式”支持作用愈加明显,请领导给我们介绍下滨海新区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赋能式”发展情况以及疫情防控常态下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

易理团:作为国家开发开放前沿、天津“一基地三区”的核心标志区,滨海新区文化与科技融合起步早、水平高。滨海新区各公共图书馆均实现了智能借阅服务。中新天津生态城图成为了具有机器人服务的智慧图书馆,滨海科技馆里科技+文化体验引爆全国。各级文化设施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数字文化服务方式丰富多样。文图博建成特色数字资源库170多个,累计300TB,可实现远程访问。国家示范项目“文化随行”与国家文化云连通了“共享直播”栏目,云服务内容更加优质海量。

今年疫情严重制约了线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强大的滨海新区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正好发挥了积极支撑作用。疫情期间,通过数字平台推出了原创作品近400件,为双战双赢赋能助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我们积极遵守复工营业防控指南规定,认真控制现场参加人数,组织举办了滨海新区社区文化艺术节、滨海少儿评剧节等活动,所有展演节目、讲座辅导、精品展览等内容做成视频和图片展,通过文化随行、滨海新区文化馆等网站、公众号的专题网页进行了线上展示。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咱们天津滨海新区,“大眼睛”网红馆滨海新区图书馆就在国家公共文化服体系示范区期间,建设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国内外响当当的旅游目的地,并且还是国家文旅融合试点单位,请您谈谈滨海新区在促进文旅融合方面的具体情况?

王会臣:“文旅融合”是时代的大趋势,文化融入旅游,旅游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相得益彰,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了重要途径。

滨海新区坚持以文促旅,一是高水平建设文化设施,让公共文化场馆有颜值、有内涵,有旅游价值,直接成为重要的旅游打卡地,如“滨海新区图书馆”、国家海洋博物馆,中新友好图书馆、滨海科技馆等等,让市民充分感受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巨大能量。二是在旅游景点景区建设文化设施,如海博馆里建立了图书馆分馆,成为了有书读的景区。三是在旅游景区搞文化活动,如在东疆沙滩湾举办“沙滩阅读节”,用文化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四是我们还积极探索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北塘古镇的旅游内涵。

滨海新区坚持以旅彰文。一是将旅游宣传推广功能植入公共文化设施,积极推进滨海新区图书馆文旅融合试点,在文化场馆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将滨海新区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直接纳入了滨海新区精品旅游线路。二是通过旅游带动了滨海新区文化消费,在博物馆、图书馆中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游服务,通过旅游活动增强文化传播的效率。

主持人:好的,今天非常感谢王局和易处做客我们的《津云访谈》,我们相信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不仅为滨海市民提供了充足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市民的精神文明素养,使新区的发展成果真正转变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为打造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凝聚了强大精神动力。

来源:津云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1)
Michelle的头像Michelle编辑组
上一篇 2020年10月25日 下午3:36
下一篇 2020年10月25日 下午6: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