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津圆梦,“北漂”拥抱幸福生活

今年春节假期还未结束,张建辉和妻子李丽花就早早返回了天津,投入到工作中。之所以干劲这么足,是因为他们在天津安家的最后一块“拼图”即将在今年补齐。

张建辉夫妻俩是一对“80后”,来自山东聊城,此前一直在位于北京通州的北京博宇半导体工艺器皿技术有限公司工作。2020年3月,随着公司在天津市宝坻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新成立的博宇(天津)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发展壮大,两人也跟着公司来到了天津宝坻,结束了长达9年的“北漂”生活。

“在北京工作生活成本高,挣得多也花得多,最主要的是工作和家庭无法兼顾。”李丽花谈起此前的“北漂”日子,满是对孩子的亏欠。由于夫妻俩在北京的条件有限,孩子上小学以后,就被留在了山东老家,由老人照看。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跟家长关系疏离等问题日益突出。2016年,李丽花不得不从公司离职,回家照看了孩子一段时间。

工作和家庭之间的“撕扯”,影响的不仅是李丽花这样的“北漂”,更影响到整个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公司里的中坚力量是高级技工,他们虽然学历不高,有的年龄偏大,却拥有过硬的技术,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原来在北京,这些骨干安家落户很困难,企业人才队伍难以保障。”博宇(天津)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孟俭说。

问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得到解决。2017年,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天津宝坻区政府合作共建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当年底,北京博宇半导体工艺器皿技术有限公司看准了机会,与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签订协议,落户宝坻。
企业落户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给员工在当地扎根带来了希望。2020年3月,依据《天津市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的规定,宝坻区发布实施细则,对符合当地产业发展定位的北京转移来津项目,在职工落户、购房、子女教育、医疗医保等方面都作出服务调整。其中,对相关项目职工符合“海河英才”行动计划落户条件的,直接办理落户;为相关项目职工中非天津户籍的子女提供义务教育保障;在职职工户籍暂未迁入天津且家庭在天津无住房的,可购买1套自用住房……

政策落地开花,梦想照进现实。李丽花来到宝坻后欣喜地发现,不仅有机会在当地落户,多年来把孩子接到身边上学的愿望也能实现。2020年8月,在公司的协助下,张建辉和李丽花在京津中关村人才公寓购买了一套房子,9月孩子也从山东转到了宝坻就读初中。

“孩子来到宝坻后,变得越来越活泼,学习成绩进步很大。”李丽花高兴地表示,还有几个月,购买的房子就能交房了,“有了房,就有了根。”

在博宇(天津)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越来越多的员工因此受益。员工们干劲儿足了,企业发展更快。李丽花说:“我所在的项目组马上就要扩展成为一个部门。”

徐孟俭说:“协同发展的政策,就像是为我们企业量身打造的,员工骨干能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解决安家落户问题,让随行子女就地入学,也为企业发展壮大解决了后顾之忧。”

据统计,仅在2014年至2018年,天津就累计为引进的京冀企业超过2300名职工和家属办理落户。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走向深入,这一数字规模还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北漂”在京津冀这片土地上扎下深根。

来源:新华网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0)
Michelle的头像Michelle编辑组
上一篇 2021年2月26日 下午1:05
下一篇 2021年2月26日 下午1: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