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不仅在推动区域货物贸易发展方面做出诸多便利化举措,更明确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对待数字贸易发展,推动数字贸易领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升级。
这一全球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使得发展中国家过去出口外向型的发展超越模式面临着技术获取、人力资源和价值分配模式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技术被凝结于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中,生产过程变得高度标准化和模块化,发达国家的研发部门可能通过数字贸易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数字服务,远程操控生产制造过程,把控关键技术工艺和制造技术。因此,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来看,积极推动数字产品有效地嵌入生产过程,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才能最终实现数字贸易的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具体来说,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副局长刘宇认为,以数字贸易的重要部分贸易数字化为例,离岸转手贸易一直是自贸区政策创新的重要突破方向,依托国际数据服务特区建设,以区块链为技术支撑,通过实现RCEP协议下成员国之间贸易单证互认、贸易数据互通,可以充分解决离岸转手贸易的真实性难题,从而为贸易企业赋能。未来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贸易结算、金融等职能,比如建立离岸转手贸易报价流转平台,进而实现从港口、物流中心向贸易结算和金融中心的转变。
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副主任阎伟认为,“抓住RCEP带来的数字贸易机遇,可先从中日韩三国数据跨境流动突破入手,三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高,且贸易联系密切,数据跨境流动规模大,能够为实现地区跨境数据有序流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他表示,跨境数据流通不仅是要解决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法律框架下解决数据流通的隐私安全、确权认证、监管协同等问题。(津云新闻记者 陈汝宁)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