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气象局与安顺学院共建“气象+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9月9日在安顺学院成立,据了解,这是我国首个聚焦“气象+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实验室。
实验室发起人,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安顺学院名誉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石培华介绍,贵州省气象局与安顺学院共同成立首个“气象+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是顺应气象赋能文旅重大需求的创新载体。气候是文旅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基础性环境,避暑旅游、避寒旅游、冰雪旅游、气候康养旅居等热点都与气象气候密切相关,气象赋能文旅发展日益受到重视。避暑气候是贵州的特色优势,贵州已成为全国避暑旅游第一目的地和热点康养旅居目的地。
这些年全国多地在推进气象赋能文旅方面都做了大量创新探索,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还缺乏气象+文旅深度融合的交叉研究平台。希望将实验室建成贵州康养旅居目的地建设的科学决策智库平台、全国乃至国际性气象+文旅协创新科研高地、探索气象+文旅人才创新培养和服务转化的基地。
石培华介绍,实验室近期将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合作研究:一是深挖贵州立体山地气候特色和价值,探索构建全域旅居精准气象服务体系。系统开展多要素和多学科交叉的康养旅居气候综合评价研究,开展差异化人群旅居气候适应性研究,深入研究贵州立体山地气候时空分异特征与旅居功能区划,为精细化气候康养旅居开发提供服务。开展贵州康养旅居气候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推动多学科融合开展差异化人群旅居气候适应性研究,构建多要素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全省重点地区开展气候旅居适宜性诊断。科学揭示立体山地气候时空分异规律及对旅居影响,识别适宜发展避暑、避寒、康体养生等不同类型旅居活动的优势区域和最佳时段,探索构建贵州全域全季旅居气候服务地图与推荐系统。
二是深化气象景观监测预报与服务应用,助推贵州旅游体验高品质提升。贵州复杂的山地地形与丰富的气候条件形成了丰富多样和动态变幻的气象景观,研究贵州气象景观的主要类型、分布情况和生成条件,探索构建常态化的气象景观预报体系。系统开展全省标志性气象景观资源普查与适宜观赏期评估,研究重点旅游景区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景观动态变化与观赏价值评价。
三是研究气象灾害和天气对贵州旅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提高贵州旅游安全保障和游客体验质量。对贵州文旅发展面临的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系统梳理评价,对重点旅游时段面临的气象灾害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对贵州特殊文旅项目和业态面临的气象灾害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评价,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区建设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预警和风险评估体系,研究如何由多学科、多领域、多行业、多主体合力构建气象灾害的精准预报防控系统,研究如何构建精准有效的灾害应急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四是研究贵州全省不同季节、节气和节假日的气象旅游产品热点,推出贵州全年分时分区的气象旅游产品体系。根据不同游客群体的气象旅游需求研究编制贵州气象旅游日历,开发基于精细化天气预报的智慧旅游线路动态规划与推荐服务,探索研究赏花、观叶、摄影、采摘等专项旅游活动的精准预报服务,探索对漂流、滑翔、户外演艺等气象高敏感型旅游项目的精细化预报预警与风险管理,探索基于年度气候预测的旅游市场趋势预判与精准营销引导。
五是创新探索其他气象+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究。研究贵州特色产业和产品的气象密码和利用对策,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频发对贵州康养旅居条件和品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主要市州县气象文旅特色,助力市州县打造特色气候旅居和气象旅游品牌。探索建立贵州气象旅游服务综合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气象监测和服务。并以贵州为样本,探索理论方法和路径模式,逐步为全国气象赋能文旅发展提供创新服务,成为该交叉融合研究的高端平台。
来源:新华网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