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雪片般飞来 这家天津企业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岁末年初,天津富士达自行车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冰抱怨自己“都快忙死了”。吴冰是公司的“大管家”。“2020,富士达也挺不容易,受新冠疫情影响,我们公司从销售停滞到订单暴增,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真是太惊险刺激了。现在回顾2020,我想送它一朵小红花。”

订单雪片般飞来 这家天津企业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坐落在本市东丽区的天津富士达自行车工业有限公司

突然,订单雪片般飞来!

元旦前,天津市迎来“霸王级”寒潮,最高气温降到零下10度,坐落于本市东丽区的天津富士达自行车工业有限公司厂院里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公司主干道上码放着一排排刚生产完即将运走的自行车,许多包装箱上打着富士达自主品牌“BATTLE”的字样。又高又壮的吴冰今年才26岁,在零下十度的天气里,只见他穿着一身单薄的工装,在厂区中穿梭着,“感觉不到冷,都快忙死了。我们公司2020年全年销售量达到1700万辆,较2019年增长30%,这是近20年最好水平。”

订单雪片般飞来 这家天津企业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一排排刚生产完即将发货自行车

天津富士达自行车工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是天津市第一家获批自行车整车生产的民营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整车制造商,产品出口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即使是这样一家行业“巨无霸”企业,在疫情袭来时也遭遇了重创。首先是成本上升,受国内外疫情的影响,大部分零配件出现价格上涨、交期延后等情况。

“零配件供需关系紧张,各种原材料比如橡胶、钢材、铝材上涨,比如铝材上涨30%,国产变速器上涨30%-50%,进口变速器比如喜玛诺也上涨10%-15%,导致整车上涨10-20%。不光是价格涨了,交货也不及时。比如,我们用的日本禧玛诺的变速器,以前一般是两个月左右交货,现在差不多半年才能交,非常的紧张。”吴冰说。

另一方面是订单短暂停滞后突然暴增,尤其是海外订单,就像雪片般飞来,2020年6、7月的时候,代工的订单就排到了年底,大约有1200万辆。

“春节疫情爆发,富士达在全国有近1000家门店,都开不了门,我们整个3月份整月的出货不足3000台,当时的产能也只开到40%。3、4月天天睡不着觉,很悲观,就想着疫情对于我们这种生产型企业真是个毁灭性的打击。”吴冰说。

“但想不到的是,5月开始爆单。我们分析,这是因为疫情影响,骑行更加安全。比如说我们美国太平洋一个客户单月要求我们出货55万台,客户每天就是催着我们‘出货出货出货’。到6、7月交货计划已经排到当年10月到11月了。我们的心情真的坐上了‘过山车’一样。唰唰唰地……”

订单雪片般飞来 这家天津企业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富士达在全国拥有近千家门店

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一时间,企业满产满销,订单远超产能。但是手握大把订单,吴冰却睡不着觉了。

“有订单是好事,但是订单来了生产跟不上,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坏事,而且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怎么办?我天天急得薅头发。”回忆起那段时光,吴冰笑着摇了摇头。“我记得,总裁组织各个事业部经理开生产订单会,讨论我们面对的这种暴涨的订单和产能不匹配的状况。很多同事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说有人讲,我们要新建厂房、上新的生产线,招人,有的同事讲,我们自产不足可以外购,大家讨论特别热烈……”

会上,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然而,公司董事长辛建生却泼了一盆冷水。他让大家回想一下共享单车大发展的时候。

那是2016年底,作为中国自行车的制造中心,共享单车海量的订单首先落到了天津。而富士达这个自行车行业的龙头企业,自然订单接到手软。OFO、小蓝车……一家接着一家。为此,富士达在被誉为“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之都”的静海区,投资15亿元建起新厂区,26个生产车间,面积接近100个标准足球场。甚至,为了帮助小黄车“攻城略地”抢占市场份额,富士达还把为欧美品牌代工的部分产能转向小黄车。

“2016年底,出现了一个共享单车爆发性的增长,最开始ofo找到我们,然后是hello单车、小蓝车……等等,订单暴涨。我们非常激动,觉得自行车行业的春天来了,建新厂房、增加新的生产线,还新招了很多的人。”吴冰说。

当时,所有的自行车企业都意气风发,认为站在共享单车风口上,必将高歌猛进。然而,泡沫很快褪去,留下了一地鸡毛。来自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自行车总产量7300万辆,同比下降17.1%。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刘素文曾表示,共享单车既透支了中国自行车市场需求,也打乱了中国自行车产业的既有升级步伐。

订单雪片般飞来 这家天津企业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共享单车的海量订单

辛建生的话让大家一下子冷静了下来。

“共享单车订单消失后,我们的产能出现很多的空缺,静海有一个厂房是单独的共享单车生产线,一个厂房建了11条线,基本就闲置了。到现在那些厂房也没完全利用起来。”吴冰说,“而且共享单车的利润很低很低,几乎单台车不到5块钱。后来,共享单车大潮退去后,ofo有将近3个亿的货款没有给我们结清 。说实话,这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对长远的转型升级必然有影响,我们整体的发展被拖慢了2到3年。”

不加生产线,如何完成暴增的订单?

现在,订单又像雪片一样砸下来,而此时的富士达多了一份冷静和理性。公司开发部经理刘喜亮告诉记者,订单增加了,但企业不能因为短期效益,就盲目上生产线,为了保证生产,他们就从优化工序、提高自动化水平上做文章。

“我们会把一些在线下可以做的零件做成半成品,然后上生产线,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以前一条生产线40人左右,后来每条生产线达到50-60人,通过这样的调整能把每条生产线产能由1000台左右提高到1500-2000台。”

订单雪片般飞来 这家天津企业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调整工序后的组装车间

除了调整生产工序,富士达又新增了机器换人的方案,购买了12台OTC机器人,用机器人焊接车架上的一些小的零件。

“今年因为疫情,用工困难,尤其是焊接工人,以前一个月7、8千块工资,现在一个月1万2、1万3还找不到人干。现在,一台机器人解决34个特殊焊工的问题,某个小件焊接如果用人工需要一分钟,但是通过机器,十秒左右就把小零件焊接完。而且用机器人焊接,比人工焊接更稳定。用了半个多月装机试产,实现了铝合金车架月产26万台达到了42万台左右。”

订单雪片般飞来 这家天津企业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OTC机器人在焊接生产

通过优化工序、提高自动化水平,核心零配件的生产效率提高了80%。现在,富士达55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每天最高产能可以达到2000台,平均20秒就可以下线一台自行车。

此外,富士达还通过加强生产计划性,对接上游零配件企业,保证零配件供应。吴冰告诉记者,“跟供应商沟通,以前提前两周告诉他们生产计划,现在提前两个月,降低供应链备料难度。因为订单多,我们已经排出了我们全年的生产计划,我们把这跟供应商共享,将所有的计划都做到生产之前。比如我们对美国太平洋的客户,以前每月30万-40万的订单,现在每月50-60万台,如果没有生产计划性,我们远远达不到出货量。”

他们挑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富士达是一个以外贸为主的企业,2019年销售量1300万辆,国内份额只占50万辆,其余的都是国外品牌的代工。闪电、崔克、佳能戴尔、斯科特、比安奇等,几乎所有世界一线品牌,都是他们代工的客户。吴冰对记者说,疫情爆发后,欧洲多个国家出台自行车补贴政策,本来继续做代工订单、吃补贴就已经可以让富士达赚得满仓满谷,但他们偏偏挑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富士达1992年创立以来,外销占总体产能比例非常高,占到85%-90%。但是我们出口不是自主品牌,都是OEM(俗称“代工”)。但是做更多的代工,就意味着需要不断抢单,因为客户总是会选择比你更低价格的代工厂。疫情中,因为需求的激增,这种竞争将更为惨烈。所以我们决定借着欧美市场的需求,以及政府给消费者补助的机会。加大自有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把主动权拿在自己手里。”

“Battle”是富士达自创的品牌,以前只销往国内市场,而疫情中,他们成功将这个品牌打入阿根廷、迪拜、东南亚等地。吴冰说,凭借着多年做代工的经验,他们一点一点地打开国际市场。

“之前在展会上接触到这家菲律宾的贸易商,他们在当地100家门店。我们国内的销售习惯,山地车都是26轮径,17寸架高,我们根据菲律宾消费者习惯,把轮径调整为27.5寸,架高设立16寸和18寸两档。而且在涂装配色上我们也换成了适合东南亚明亮轻快感觉的配色。客户第一批从我们走只订了两个柜、500台车左右,而且品类还特别多。这实际上是一批非常小的订单。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2020年11月客户单品出货已经3000台了。这个量对于富士达来说不是重要的增长,但是,是我们自主品牌走出国门很重要的一步。”

订单雪片般飞来 这家天津企业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出口菲律宾,轮径为27.5的自行车

从代工模式到品牌路线,并非两条发展路径的选择题,而是一场转型升级的淘汰赛。富士达这个行业“巨无霸”做足了准备。集团每年研发投入7500万,用于产品的开发和工艺的改进。

天津富士达自行车工业有限公司开发部涂装设计工程师齐彬指着一个崭新的铝合金车架对记者说,“我们投产铝合金车架通过抽管技术,做到0.8mm的管壁这样可以车架的重量降到800克,它们在性能上接近碳纤维,但是价格上只有碳纤维的1/3左右。碳纤维价格3000元左右,轻量化铝合金大概只有1/3.只有1000元左右。我们水性漆的喷涂方式非常讲究,至少有4喷5烤,水性漆对于环保贡献很大,我们还为共享单车研发了特别抗噪的粉体漆。此外,我们还是行业首家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的企业。”

订单雪片般飞来 这家天津企业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铝合金车架生产研发

订单雪片般飞来 这家天津企业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铝合金车架生产车间

订单雪片般飞来 这家天津企业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自动化喷涂工艺

走好“双循环”的路

借助新模式、新技术,危中寻机,富士达终于稳住了自己的外贸盘。2020年5月,和往年持平,6月实现反超,尤其是,自主品牌自行车实现突破,全年售出8万辆。但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让富士达意识到,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还是有一定风险。天津富士达自行车工业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景毅龙充满自信地说,“富士达未来将重点将提升国内市场,走‘双循环’发展的道路。”

转向国内并不是挤占市场,而是重在培育新市场。在内销车间,机器轰鸣,生产有序。吴冰告诉记者,以前这个车间是成人轻便车生产车间,2020年4月份调整为青少年山地车生产线。“以前我们公司的轻便车占40%,山地车占40%,剩下20%是高端运动车。4月份,门店恢复经营后反馈了一个信息,由于疫情大家出不去,青少年有户外活动的需求,所以青少年山地车市场需求激增。我们抓住这个契机,为内销市场增加了三条生产线的产能。2020年国内山地车销量占到70%-80%,可以说,调整产能的行为对自有品牌开拓国内市场发挥了很大作用。”

2020年,富士达国内销售量同比增长40%。天津富士达自行车工业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景毅龙说,“这虽然在企业大盘子中不算什么,但对开拓国内市场来说,是很好的开始。希望通过努力,五年内将自有品牌销售比例达到15%以上。让全世界消费者认识、认可中国品牌。”

2020年,外贸行业流行着这样的段子:2月的口罩、3月的额温枪、4月的熔喷布……因需求带动企业发展的场景,在今年屡次上演。而富士达的快速发展,却是他们向“双循环”转变实现的高质量增长。

天津财经大学法律经济分析与政策评价中心副主任刘玉斌教授分析认为,“‘双循环’是供给侧改革的延续,是应对全球化逆潮的要求,是中国制造升级的必由之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用内需去替代外需,更不是供应链尤其是科技供应链的脱钩,而是充分利用好国内大循环提高供给能力,促进国内产业链的升级替代。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以‘外’促‘内’、以‘内’提‘外’,形成‘内’‘外’协调并举的发展格局,这也是富士达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

来源:天津广播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1)
Michelle的头像Michelle编辑组
上一篇 2021年1月8日 下午12:36
下一篇 2021年1月8日 下午12: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