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月滨海新区实际利用内外资“双丰收”

从2020年滨海新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获悉,新区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先行区作为第一定位,把招商引资作为引育新动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是2020年面临新冠疫情冲击,滨海新区坚持实体经济发展方向不动摇,扎实做好招商引商扶商工作,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

数据显示,1-11月份,新区实际利用内资完成1085.7亿元,同比增长26.5%,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5.76亿美元,同比增长13.1%。1-11月,新区落地内外资项目7047个,投资额6420亿元。这些项目中,来源地为北京的项目有1937个,投资额2753.6亿元,包括华为数字经济、蓝星集团、北京迪安捷精准医疗等。

1-11月,街镇招商项目到位169个,到位资金46.6亿元。以中塘镇为例,今年新签约实体项目6个,计划投资30.5亿元,储备重点在谈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10.1亿元。此外,2020年新区层面已组织5次“云签约”活动,共安排170个项目参加签约,投资总额约1443亿元,其中内资项目138个,投资额1233亿元,外资项目32个,投资额30亿美元,新基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服务、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动能项目145个,占比超过85%。

经开区形成“大招商招大商”强大合力

作为新区重要的开发区,2020年以来,经开区始终坚持“龙头带动、补链强群、生态聚集”战略引领,打出产业链式招商、全球渠道拓展、“暖企”新政配套、企业高效服务组合拳,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金香花介绍,1-11月,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12.48亿美元,同比增长9.86%,完成全年进度的101.82%;实际利用内资320.30亿元,同比增长7.64%,完成全年进度的100.41%。内外资实际到位在取得两位数增长的同时,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中国化药研发50强仁和益康集团、高济互联网医疗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龙头、高端服务业总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头部企业先后落子经开区,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20年,经开区充分发挥自贸区、综保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载体作用,充分挖掘北京非首都功能外溢项目,有效推动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生根。特别是以33家北京央企总部为重点目标,紧盯一级总部、瞄准二三级区域总部和结算中心,做到“一企一部门对接”“一企一专属政策”,全力做好对接工作。同时,紧紧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紧盯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石化等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充分发挥企业转型升级或产业配套的“滚雪球效应”,将入区企业作为产业招商的有效渠道,挖掘其总部及上下游企业资源,促进形成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延伸建设。法定机构改革后,通过合力构建政企前后联动、错位招商、互为支持的招商体制机制,进一步整合管委会和园区要素资源,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强大合力。创新探索第三方招商合作模式,借助第三方力量进行补位招商,培育更多泰达招商伙伴。

明年将从多方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2021年,新区将“多管齐下”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正加紧制定《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方面的措施》。

新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局长纪泽民表示,2021年,新区将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搭建招商项目专班服务推动跟进体系。加大引育新动能,完善招商图谱目标企业库,统筹推动各开发区、街镇加强对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补链强链。围绕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引进制造业龙头企业,推动招商结构优化和投资结构调整。

此外,新区还将明确产业方向,绘制招商地图。结合区域产业特点,明确产业方向,优化产业布局,围绕强链补链,创新发展,打造新集群。围绕新区产业空间布局,向各开发区和街镇重点发展的核心产业发力,形成各开发区和街镇“区域+产业”的特色发展模式,为区域发展赋能、为项目发展赋能,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招商态势。

另外,新区将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好飞地招商政策,充分发挥开发区、街镇招商主体作用和各区级部门协调推动作用,切实发挥飞地经济对于区域发展的作用。

来源:滨海发布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1)
Michelle的头像Michelle编辑组
上一篇 2020年12月25日 上午9:27
下一篇 2020年12月25日 上午9: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