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渤海之滨的创新热土上,天津滨海高新区以科技为笔、奋斗为墨,书写高质量发展华章。这里,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如灯塔闪耀,照亮智能制造与科技创新的征程。2025年,高新区总工会命名51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覆盖信创、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各工作室的领衔者,或扎根实验室攻克技术难关,或坚守生产一线雕琢产品细节,用匠心故事诠释劳动价值。值此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本栏目将聚焦创新工作室风采,展现劳动者以创新筑梦、用奋斗建功的时代担当,为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凝聚奋进力量。
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在电子工程与新能源设计领域,有这样一位科技工作者:二十余年,扎根技术一线,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魄力,在重大工程项目中屡创佳绩。王小红作为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工,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在技术创新方面,她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关,主导完成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材料产业化工程二期项目》荣获电子行业优秀工程总承包一等奖,《天津中环半导体超快恢复高压硅堆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获得全国优秀勘察设计铜奖。她主持研发8项国家专利,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她始终冲锋在前。在某半导体材料研发厂房建设中,仅用129天攻克微震控制技术难题;在平顶山半导体产业园项目中,带领团队29天完成19000㎡洁净厂房建设,创造行业新标杆。她创新提出的“全流程精细化管控”模式,多次突破工期与技术瓶颈,为企业赢得市场先机。
作为技术总工,她注重人才培养,通过组建创新小组、开展技术研讨等方式,为企业培养了一批青年技术骨干。她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行业技术升级。
从普通工程师成长为行业领军者,她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工匠精神,既是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更是对行业发展的责任担当。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她依然在奋力前行。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