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天津滨海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的第34个年头。34年来,高新区牢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以“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发展理念为指引,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区域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加速向优而行,最新位列国家高新区营商环境单项排名第12名,获批天津市首家国家级营商环境监测站,近悦远来“强磁场”效应愈益凸显,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用脚投票”的实际行动最有说服力。
日前,中国电科再度布局高新区,总投资100亿元的电科蓝天产业园在渤龙湖科技园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聚焦航空航天电源系统、核心材料、分布式微网电站等业务,规划建设发电、储能、能源管理智能化生产线,全力打造完整的宇航电源系统产业链。预计到2027年,项目产能将能满足每年千颗商业航天卫星的宇航电源市场需求。
2024年以来,中国电子、中国电科、航天科技集团、中煤集团、招商局集团等大型央企,纷纷落子滨海高新区,天津航天东方红卫星制造项目、中煤科工岩层智控科技项目、中国软件北方总部、招商局集团基因治疗(CGT)药物研发转化联合实验室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落地。
跨国企业也在增资扩产,加码高新区。最近,在滨海高新区渤龙湖科技园,日资企业天津津村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津村”)的三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当中。该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竣工,建成后,天津津村将一跃成为津村集团在中国数字化程度最高、产能最大的浸膏粉末生产工厂,预计年计划产能将达到2250吨/年。
成千上万的企业在这片热土拔节生长,成就梦想。有些已成长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企业。去年11月,高新区企业梦金园黄金珠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截至目前,高新区上市企业已有16家。
滨海高新区的营商环境到底魅力何在?为什么这里既能成为各类型企业近悦远来,竞相奔赴的“强磁场”,又能为成千上万企业搭建起凤翥龙翔、成就梦想的“大舞台”?
创新是高新区发展的最亮底色,也是支撑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开路先锋。
科技成果也可以“先尝后买”。前不久,高新区企业天安博瑞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成功签订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企业可以在免费使用1年后,根据使用情况再付费转化,成为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的首个体验者。借鉴北京中关村创新经验,通过政策创新,有效促进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流动。滨海高新区在天津率先推出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政策,仅用18天,首单项目便成功落地。“先使用后付费”政策为滨海高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开辟了新路径,助力企业加速发展。
创新性的科技金融也成为持续赋能科技企业发展的利器。
近年来,高新区吸引和壮大耐心资本,助力科技企业发展。2024年,高新区创投社区与34家投资、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通过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战略资本服务企业,全方位打通金融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等关键环节,并发挥“招、落、投、服”四个联动优势,打造高新区特色产业集群和金融创新运营示范高地。同时,高新区积极抢抓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与国际知名机构科勒资本成立天津市首只国资参与的S基金,并与农银投资共同成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基金。目前,高新区已设立13只基金,总规模超240亿元,完成了对中科曙光、梦金园、青禾晶元、众泰材料、恒宇医疗等40余个重点项目投资。“科创积分贷”为300余家企业授信超26.29亿元,放款21.24亿元。创新积分制“贷、担、保、投”机制入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24年政策试点“揭榜挂帅”名单。
以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促营商环境优化。滨海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创新个体工商户集群注册新模式,实现个体工商户“秒批”电子营业执照;签发全市首张企业开办“智慧审批”营业执照;高新智慧大脑投入运营,全市首个落地的大模型政务应用场景——渤龙湖政务服务大厅商事登记智能导办数字人“小新”上线。近年来,高新区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业务办理“一网通办全覆盖”,审批事项100%实现“网上可办”,同时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掌上办”;从“一窗通办”到“一件事集成办”,从“最多跑一次”到“服务专区”帮办代办,高新区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先后推出16项高新特色的“一件事”主题场景,将跨部门办理的“单一事项”集成为企业群众视角的“一件事”,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好办”的能级跃升。
多年来,滨海高新区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护航创新发展。打造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集聚全国服务资源,引领“政府引导、企业经营、社会化运作”运营模式全国示范;合作共建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引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天津代办处,构建科创中国知识产权生态产业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近年来,天津滨海高新区区内发明专利数量实现翻倍增长,年均增长率由7%增长至35%。相继获批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全国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全国小微企业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等多项国家级试点及天津市第一批质量认证示范区(点)。
向优而行,持之以恒。2024年,高新区以党委名义印发《天津滨海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围绕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提出了涵盖七个方面、15项具体工作任务,打通制约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前不久,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囊括高新区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最新改革成果和创新惠企举措的《天津高新区营商服务手册(2024-2025版)》上线。
近年来,高新区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也得到全面提升。医疗卫生,从三甲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医疗服务的全域覆盖;教育方面,高新区第一学校附属幼儿园、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第一幼儿园、高新区第一学校、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高新区海洋外国语学校等一系列优质学校,覆盖了华苑、渤龙湖、海洋三个片区,为区内企业职工和居民子女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智慧山那山街区、滨海吾悦广场、友阿奥特莱斯、渤龙湖体育健身中心、渤龙湖公园以及金海湖公园等一系列多元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为企业员工与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及娱乐场所,成为了他们享受美好生活、放松身心的绝佳选择。另外,交通运输、商业配套等各个方面也都再上层楼,实现了质的飞跃和进步,这些“软环境”的硬实力,正在成为高新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深厚沃土和支撑。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