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里社区及周边的老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用餐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一年多以来,河西区急广大群众之所想、所需、所盼,以中低收入群体为重点,特别是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孤老等老年人,切实兜牢保障老年群众健康安全的民生底线,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补贴扩面 做好群众最关心的事
“这里明厨亮灶,饭菜干净,又便宜实惠,一荤两素16块钱,两荤两素也就20块钱。我和老伴儿都70多岁了,每天还有补贴。”在河西区桃园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住泰达园的张奶奶正在点菜。“你看,这一顿饭我们两个人各买一份,30块钱能吃到7种菜、两种主食。”一笔细账算下来,舒心又贴心,老人脸上挂着俩字:“满意!”
“为了让老年人吃的花样多,选择方便,结合老年人的饭量,我们推出了半份餐,还可以一餐双用,也就是老两口可以点一份饭菜两个人用餐,很受欢迎。”连荣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海燕告诉记者。
“围绕家庭收入、身体状况、日常生活需求等4类21项问题,我们对全区20余万名老年人开展了入户调查,有效摸清底数、弄清需求。调查显示,助餐是老年人第一位的需求。”区民政局党委书记李欣介绍,为了做好这件老人们最关心的事,河西区创造条件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现场制餐,开辟就餐区域开展堂食,并对外送订单就近配送。“同时,我们进一步扩大了服务补贴范畴,向高龄、失能、独居、低收入等特殊群体倾斜,实现点对点精准补贴,把老年人助餐补贴从80岁扩面到70岁,由只补午餐改为午餐和晚餐任选一餐,鼓励老人享受服务,引导增加企业就餐流量,老年人的受益面也进一步扩大。”李欣说。
保险托底 筑牢老人安全保障
“咱们河西区老年人有福气!”最近这一年,不少人户分离的老年人把户口从外区迁到了河西区。
河西区把保基本、补短板作为重点方向,统筹做好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孤老等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安全保障等方面工作。为有效化解意外伤害给老年人带来的经济、医疗等方面的社会风险,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区委、区政府拿出专项财政资金,为具有河西区户籍、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该保险项目采取无清单大保单统保的团体保险投保方式,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不需要个人办理相关入保、确认手续,便可以免费享受最高15000元的意外伤害赔付保额。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韩琳介绍:“除意外伤害身故、残疾、医疗等传统意外伤害赔付外,我们还结合老年人特点专门定制120救护车费报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餐食物中毒救助、破伤风及狂犬病疫苗及住院津贴增加至90日等特色条款。”自今年5月18日0时河西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项目生效以来,保险公司已受理报案500余件,预计赔付107万余元。
在应享尽享的基础上,河西区还紧抓重点,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和老年人关爱帮扶,为620名困难独居老人免费安装“一键通”呼叫设备并提供应急呼叫服务,并将全区5000余名独居老年人纳入重点关注,免费为有需求的3400余名独居老人提供主动呼叫服务,形成维护老人安全的“三保险”。
互助养老 建可持续性邻里养老圈
“每当我把餐送到老人家里,听到对方那句真诚的‘谢谢’,都会觉得特别自豪和光荣。”家住天塔街的张晨旭老人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送餐最多的志愿者,自从加入互助养老志愿者队伍以来,张晨旭累计配送了5631餐,可以兑换近17000元的等值服务或者现金。天塔街富源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方中民聚康负责人介绍,按照志愿者每天配餐12餐,每一餐给予3个积分计算,一天可以获得36个积分,“也就是等于36块钱,一个月下来可以拿到一千多块,既是劳动价值的体现,也提高了生活质量。”
互助养老既可以充分整合社区资源,缓解服务人员的不足,也可以有效实现精神慰藉,体现邻里关怀。同时,通过灵活的市场化运营,运用积分、文化、荣誉等优化管理手段,有助于居家养老模式的复制推广和可持续性生存。河西区积极推广“1+1帮1”志愿服务经验,推行“一对一”互助养老模式和“时间银行”制度,协助企业招募社区65岁以下身体健康的“活力老人”,出台服务赠积分、换实物等激励政策,鼓励老年志愿者发挥余热,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等服务,同时探索实施巡查探访、精神慰藉,让志愿服务衍生出更高价值。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让最多老人可以享受到,让中低收入老人负担得起,河西区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按照老人自付一部分、企业担负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的原则,全面提升居家养老综合服务能力,完善帮扶举措。同时,将社区居家养老成为老年群体的托底保障,已初步构建起9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服务居家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973养老服务格局”。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