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锅庄舞迎宾、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主持、钢琴表演艺术家滕矢初弹奏、歌唱家郁钧剑放歌……昨天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澄心池上举行的红叶季·双庆诗歌音乐会,名家云集。这场献礼天津大学建校125周年和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建院15周年的文艺大咖聚会,给深秋的津城平添了一份诗情画意。
“树寿百廿五,花开十五年。”125岁的天津大学好比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而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仿佛这棵树上一朵盛放的花。15年来,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发挥人文学院建设校园文化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举办了大量人文艺术活动,创造性地开展通识教育,打通科学与艺术、人文与自然的界限,不断丰富和滋养天大学生的文化生活与审美体验。从去年开始举办的“红叶季”,以诗歌、摄影作品征集和诗歌音乐会等方式,激发学生用艺术的创造,抒发对美、对校园、对大自然的真挚情怀,成为“海棠季”之外,天津大学又一校园文化品牌。
天大春有海棠、秋有红叶,最美的红叶就在冯研院,每到深秋,红叶、碧水、锦鲤相映成趣,人在其中犹如置身画中,冯骥才因此萌生了一个浪漫的想法──何不在澄心池上搭建舞台,请来文艺界好友,与天大师生一起,在这如画风景里吟咏诗歌、演奏音乐,尽享秋意之美?昨天这场星光熠熠的诗歌音乐会便由此而来。昨日午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界嘉宾踏着落叶,走进红叶、碧水、锦鲤相映成趣的冯研院,人们驻足在“红叶季”诗歌摄影征集作品展示墙前,欣赏天大师生用文字和光影定格的“最美北洋秋”。
开幕式上,冯骥才坦言,因为知道这所学校的历史、这座城市的历史、这个国家的历史,所以每天来天大上班,只要一进校门就有一种敬畏感,“校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我们建院15年,在天大校园开辟了一块人文绿地,让学子们有人文心灵滋润,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宽阔的视野。知识分子要有文化理想和家国情怀,为了神圣使命,纯粹无功利地走到社会前沿,承担责任。”
开幕式后,伴随着迎宾的国家级“非遗”锅庄舞,人们围坐在澄心池边,欣赏这场惊喜不断的诗歌音乐会。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担任主持人,他一亮相就以自比“红叶”的现挂,瞬时点燃全场气氛。萨克斯表演艺术家江胜勇演奏开场曲《回家》之后,央视音乐频道主持人孙小梅用她那深情、温暖的声音,朗诵了德国诗人海涅的名诗《乘着歌声的翅膀》。男高音歌唱家郁钧剑唱响了代表作《小白杨》《说句心里话》。评弹表演艺术家盛小云一曲《枫桥夜泊》与现场的红叶、碧水相映照。赵普这次不是以主持人的身份登台,而是为大家解读并朗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指挥家、钢琴表演艺术家滕矢初,则用一首改编自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钢琴独奏《夕阳箫鼓》,让全场观众沉醉在音乐、诗意与自然之美相交融的意境中。
诗歌音乐会上,天津歌舞剧院歌剧团灵·熙弦乐四重奏组合,带来了门德尔松为海涅诗歌《乘着歌声的翅膀》谱写的乐曲。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远道而来,特地献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经典选段“十八相送”。冯研院的老师与天大学生一起朗诵“老校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北洋民乐团奏响民乐《太极琴侠》,北洋合唱团唱响《关雎》和《天津大学校歌》,用诗歌和音乐抒发对母校的情怀。冯研院兼职教授、文化学者向云驹,与女儿、中国音乐学院青年钢琴家向汐汐合作,献上配乐诗朗诵《中国,我的祖国》。
刚刚在全锦赛夺冠的天津女子排球队也来到现场,天津女排主教练王宝泉带着现役“国手”姚迪、王媛媛,从冯骥才手中接过他题写的队名。冯骥才称赞,天津女排是“含金量”最高的女排,王宝泉则特意用天津话感谢了冯骥才一直以来对天津女排的关爱,“第一次夺冠时就给我们题了词,让我们很受鼓舞。这次题写队名,更加激励我们要刻苦训练,争得更多冠军,为天津争光。”
最后全场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为这场诗歌音乐会画上圆满句号。(仇宇浩)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