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年
精心打造
纪录片精品力作
《奠基岁月——天津1949~1956》
今晚就要播出啦
回首历史 永葆初心
澎湃梦想 接续奋斗
这部大片
是否点燃了你的热情?
先来感受下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天津解放72周年,由天津市委宣传部、海河传媒中心共同出品的七集纪录片《奠基岁月:天津1949~1956》,今晚(1月15日)21:20起,在天津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首播。
回首历史 永葆初心
澎湃梦想 接续奋斗
纪录片《奠基岁月:天津1949~1956》是市委宣传部统一策划的反映天津解放初期(1949-1956年)历史的“一本书、一部纪录片、一个展览”系列之一。这部纪录片共7集,每集30分钟,分别为▼
《决战29小时》
《新生的力量》
《涤荡污泥浊水》
《建造我们的家》
《跨过鸭绿江》
《放歌》
《腾飞》
该片生动讲述了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在奠基岁月里,筚路蓝缕、砥砺奋进的动人故事,全面展现了天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故鼎新、改天换地、工业奠基、文化铸魂、同心共筑美好家园的伟大飞跃。
本片坚持“政论情怀、故事表达”,既客观反映历史的进程,又注重接地气的故事表达,既讲述奠基岁月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千千万万天津人民日常生活的巨大变迁。全片以回望天光曙色中的奔腾岁月为着眼点,诠释了天津怎样走到今天的初心和来路,为的是让人们了解天津、珍爱天津,为它更灿烂的明天接续奋斗。
这部纪录片红色主线贯穿始终,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客观真实与创新表达的统一,是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鸿篇巨制,也是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生动教材。
艺术表现手法创新
打造历史纪录片全新观赏体验
作为海河传媒中心创新融合的改革成果,这部纪录片由天津广播电视台李家森工作室历时一年,精心打造。
《奠基岁月:天津1949~1956》在语言叙事上具有现代化、年轻化、细节化的特点,同时注重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创新融合。
拍摄团队以亲历者口述和大量历史文献影视资料,细致入微的呈现出天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这部纪录片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立项。摄制组成立之际,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摄制组克服种种困难,寻访天津市各相关单位、专家,查找、研读了大量资料。其中包括大量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当事人后人、亲友的纪念文章,还包括各种地方志、专家的研究著作等等。从上千份的史料中,拍摄团队甄别、比较、提炼、选择、开掘,寻找最打动人心的线索。
摄制组前往全国近10个省市拍摄,抢救性地采访了近百位亲历者、见证人、军事专家、经济学者,生动还原了天津解放、新生、发展的壮丽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摄制组还挖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档案、日记和纪实影像。1949年1月14日上午十时,天津战役打响,战场上不仅有英勇的指战员们,还有战地记者无畏的身影,他们肩抗摄影机,记录下战役的全过程。经过多方寻找,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被摄制组辗转挖掘到,首次在展现天津这段历史的纪录片中呈现。此外,观众们还将通过这部纪录片的镜头,看到一些珍贵的历史物件。比如,1940年代的天津全图和天津城防图、毛泽东指挥天津战役时的数十封电报、蒋介石写给国民党天津警备总司令陈长捷的亲笔信函、相声艺人“小蘑菇”常宝堃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写下的日记、王莘1950年创作《歌唱祖国》的原始手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荫浏为天才音乐家瞎子阿炳录制唱片的钢丝录音机以及当年录制的原声唱片等等。
▲1940年代的天津全图和天津城防图
▲《歌唱祖国》的原始手稿
▲当年录制的原声唱片
▲相声艺人“小蘑菇”常宝堃
在历史资料的展现中,本片还采用了照片再生、胶片上色等创新技术手段,使历史资料的表现力大为提升。
另外,精心打造的情景再现和近10分钟视觉动画的制作,使全片在宏大叙事和细节呈现之时,让广大年轻观众对历史和今天有了更好的理解。而在音乐方面,精心选取当年的数十首经典乐曲,比如《歌唱祖国》、《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深情唤起人们的共同回忆,激起广泛共鸣,为这部大主题、大体量、大格局的纪录片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能够了解天津翻天覆地的变化过程和城市建设的探索历程,该片除在卫视频道播出外,还将在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播出。
播出安排
天津卫视:1月15日-21日每天21:20播出一集;
新闻频道(TJTV1):1月16日-22日每天22:30播出一集;
科教频道(TJTV6):1月16日-22日每天23:00播出一集。
怎么样?
心动了想看?
让我们一起锁定
今晚21:20
天津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
我们不见不散
来源:天津广播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