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季,都是感冒的高发时节,但也正因为感冒过于常见,很少有人注意治疗,通常都是乱服用药物.医生指出感冒诱发因素不同,其症状表现还是用药治疗其实都有差异!
感冒的分型
1.普通感冒
又称“伤风”、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发热、咳嗽、头痛等,多呈自限性.
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不等,随病毒而异,肠病毒较短,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较长.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并发咽鼓管炎时可有听力减退等症状.脓性痰或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提示合并鼻病毒以外的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性感染.如无并发症,5~7天可痊愈.
2.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
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以及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咽痛不明显.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腺病毒等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急性病毒性喉炎:多由鼻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
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多于夏季发作,儿童多见,偶见于成年人.体检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疱疹.
4.咽结膜热
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体检可见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儿童多见,游泳者易于传播.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体检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感冒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吗?
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并且病毒性感冒具有自限性的特点,一周左右可自愈.所以,周晓虹说,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但对于疑似或确诊的重症流感应尽早(起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建议选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帕拉米韦、磷酸奥司他韦和扎拉米韦).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复方感冒药中加入的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普通感冒的致病病毒并无抑制作用.
感冒不需使用抗菌药,除非有继发感染
有些患者认为感冒是由炎症引起的,因此,治感冒应服用抗菌药消炎.专家指出,这是错误的.感冒中70%-80%是由病毒引起的,服用抗菌药不但无效,还增加了医药费用的开支,更主要的是滥用抗菌药可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及造成菌群失调.
当然,若经诊断为细菌引起的感冒或感冒后继发性细菌感染,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咳嗽、有脓痰、白细胞升高或扁桃体化脓等症状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菌药.
使用含“麻”感冒药需谨慎
复方感冒药中常含有麻黄碱类成分,如中成药中多见麻黄碱,西药中多见伪麻黄碱.
麻黄碱可以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减轻黏膜肿胀,缓解流涕、鼻塞、打喷嚏等不适,效果十分明显,遗憾的是,其副作用也较多.专家提醒,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动过速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甲亢、糖尿病、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及孕妇、儿童、老人应慎重选择使用.
伪麻黄碱是麻黄碱的右旋体,对上呼吸道毛细血管选择性高,因此对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较麻黄碱少,但上述患者仍应慎用.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感冒患者服药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以免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感冒用药需对症
很多人以为中成药安全性高,因此家中常备一些治感冒的中成药如抗病毒口服液、银翘解毒片、板蓝根冲剂、清开灵口服液等,一有症状便拿来使用.
专家强调,治感冒的中成药并非人人皆宜,更不能包治各种感冒,应对症用药.如用药不当,反而贻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如上述几种药物均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作用,只对发热重、恶寒轻的风热感冒有效,风寒感冒的病人服用后效果欠佳.
风寒感冒应选用感冒清热颗粒、通宣理肺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九味羌活丸等.
Tips:感冒了,除了要正确用药外,多休息和多喝水也是很重要的.多喝水能够帮助身体排出病毒,而多休息则是让自己减少消耗,有足够的体力来康复.(华龙网综合)
来源:华龙网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