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健康码” 亮码次数破10亿

“99998.7,99999.3……10亿!亮码次数到10亿了!”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宋万洋盯着后台数据兴奋地喊道。

12月16日,天津“健康码”上线291天,申领人数超1800万,亮码次数突破10亿次!当前,一“码”走津门,已成为津城百姓生产生活新常态。

从突发疫情到生活重启,天津“健康码”带来的不仅是共同抗疫和复工复产的“双胜双赢”,更使大数据加速走上了城市治理的舞台: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预测”、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分析、从“群众跑腿”到“数据通路”……这个应运而生的“数码宝贝”定会深深镌刻在2020年的城市记忆中。

1秒生成背后

“健康码”每一次申请和亮码,后台数据间最多进行42次碰撞和比对

“‘健康码’的数据都是由我们自己填报的,真的能管用吗”、“长时间没有变化,是不是就是个形式”……在“健康码”推行之初,不少市民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从市民申领“健康码”开始,后台就同时有海量数据通过数据模型等分析手段进行着计算、核验,“‘健康码’的每一次申请和亮码,后台数据间最多要进行42次碰撞和比对。亮码一瞬间,数据间实现了几十次握手。所以接入的数据越多,赋码规则的设置才能越科学,防控才会更精准。”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数据资源处副处长高文君介绍说,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断深入,“健康码”后台数据归集也在逐渐丰富,按照数据归集程度,大致可以把“健康码”的成长历程归结为市内防控、跨省流动、跨境输入、常态化防控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市区防控阶段

这个时期,“健康码”核心数据来源于市级和区级防控指挥部,对全市确诊、密切接触等重点人员的数据进行采集,按照赋码规则判定码色。

第二阶段:跨省流动阶段

天津市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与各地防疫健康信息的共享,建立我市与其他省(区、市)“健康码”互认机制。

3月21日,市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我市推进认可京冀“健康码”信息工作的通知》,在京津冀三地率先实施对京冀“健康码”信息的认可,推动建立三地“健康码”信息互认机制。

第三阶段:跨境输入阶段

随着入境人员数据和航班数据接入到国家统一平台和我市“健康码”系统。对入境人员的线上、线下管控已经逐渐形成一套完整闭环。

第四阶段:常态化防控阶段

“这个阶段‘健康码’的大数据分析更精细,综合分析手机信号、航班数据、铁路数据、基层排查等数据,再根据防疫规定动态调整重点地区来津人员健康管理政策和天津‘健康码’赋码规则判定码色,做到更加精准高效地防控疫情。”

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数据资源处副处长高文君介绍说,“目前,天津‘健康码’个人填报信息与国家确诊及疑似病例库、密切接触者库、县域疫情分级风险等级库、入境人员信息库、入境确诊疑似患者同行人员信息库、跨省‘健康码’库等国家权威数据库以及卫健、公安、电信、铁路、民航等部门和各区疫情防控数据进行校验比对,实现‘一次申报、全市通用、动态管理、分类管控’。”

数据分析的“精”和“准”,直接保障了疫情防控的“安”和“稳”。

疫情之下:天津人有了自己的“数码宝贝”

“健康码”从诞生到现在,工作人员宋万洋有着特殊的感情,“今年春节我回宝坻老家过年,没想到疫情在宝坻暴发了,当时形势极其严峻,我们数据资源处的其他同志都被叫回单位紧急研究上线‘健康码’。我在宝坻出不去,刚好就成了‘健康码’第一批申领人和‘红码’人员,也成了系统的‘前线测试者’。”

为迎战疫情,充分发挥大数据数字化研判优势,快速阻止疫情在全市范围内蔓延,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紧急开发“健康码”。下面,让记者带您一起回顾一下天津“健康码”刚“出生”的那些天。

2月27日,“健康码”上线试运行。

2月29日,经市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实施天津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健康码”的通告》,“健康码”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

“健康码”上线第一天,申领人数就突破100万人;上线43天,申领人数破1000万人,亮码次数破2.5亿次;上线136天,申领人数破1200万人,亮码人数破5亿;上线250天,申领人数破1600万,亮码人数破8亿……实时更新的“健康码”数据成了判断天津疫情风险的“晴雨表”,老百姓生活的“定心丸”,点亮了天津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胜双赢”之路。

3月10日,市防控指挥部再次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实现一“码”走津门,持“绿码”全市通行。

作为一个横空出世的新鲜事物,“健康码”开始受到了一些质疑。为让百姓安心使用,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紧急成立“健康码”服务专班,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全天候为百姓答疑解惑。

“‘健康码’每天都有一次重新填报的机会。开始时,不少百姓默认为每天更新时段都是凌晨12点,所以那时候,最初一段时间的凌晨12点,总是会迎来一个亮码、申码和咨询小高峰。”回忆起“健康码”刚“出生”那段时光,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感慨“就像在昨天一样”。

这种服务形式一直到保留到现在,如今,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依然轮班为市民提供咨询服务,做到7×24小时应对突发情况。

随着“健康码”的广为人知,市民也逐渐习惯了生活里多出来的这一张数字通行证。热心市民马芳菲专门创编了形式新颖、内容活泼的快板《健康码宣传》,将抗击疫情的真实事件融入到快板的内容创作当中。“每次进入幼儿园,妈妈都会亮出这个‘数码宝贝’,我就能顺利地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儿了。”一位即将迈进幼儿园校门的小朋友开心地说。

出游前,需申请所去地“健康码”

需要去外地的话,在出门前要先申领当地使用的“健康码”,依据码色出行,各地“健康码”会反映各自地区当时疫情发展情况下的防疫要求。例如去北京要申请北京“健康宝”,去江苏要申请“苏康码”等。来津人员也一样,需要提前申领天津“健康码”并遵守天津相关防疫要求。

乘坐公共交通,使用实名卡可不亮“健康码”

乘坐公交车时,使用老年卡或者残疾人卡等实名卡,都可以省去“亮码”流程,但普通的充值IC卡是非实名的,需要亮码上车。

十亿亮码 “数字天津”大提速

如今再回首,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也成为了天津城市治理数字化的契机。天津“健康码”一“码”走津门的背后是海量数据开放共享、大数据精准分析研判、协调联动的数字天津效果初显。

数字抗疫的过程倒逼着全市数据的整合。高文君说,“以前有很多‘烟囱系统’和‘烟囱数据’,我们要到处要数据,在全市抗疫的过程中,加速了数据的归集共享,信息化统筹能力向前迈出一大步。”

今年以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通过整合全市34个市级信息机构统筹管理市级信息化建设,从机制上打破数据归集应用的壁垒。通过推动市区两级开展责任清单、系统清单、需求清单、负面清单的“四清单”等手段,在全市信息资源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归集数据总量超76亿条,累计交换数据量超过1378亿条次。在这些海量数据的支撑下,推动天津“健康码”、一网通办“津心办”、一网统管“津治通”、“互联网+监管”平台等大数据应用在全市范围内加速落地。

数字抗疫过程中,“津心办”“津治通”后台数据的打通有效促进了防疫工作在社区基层精准实施,形成了“大数据+网格化”“线上+线下”闭环的工作模式,“两津联动”“两网合一”的案例还获得了中国信息协会颁发的“2020政府信息化卓越成就奖”和2020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上颁发的“城市治理类优秀案例”。

后疫情时代 再添新“码”力

数据,只有用起来才最有价值。在今年高考中,“健康码”为考试组织提供了保障。“我们根据教委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开发了考试的专用程序。将全市5万多名高考生的相关信息通过专用程序,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共享支撑的8个国家‘健康码’专项数据库,以及我市相关防疫专项数据库进行对比碰撞,根据防控规则和数据建模,核验考生的动态防疫健康信息,并提供给相关部门,为有序组织考试的实施提供保障。”高文君介绍说。目前“健康码”已为全市完成核验排查超过1100万人次,保障高考、中考、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考等各类人员聚集的重大活动顺利进行。

天津“健康码”在公共场所的应用也在不断地优化升级。公交集团提出了需求,怎样在保障安全行驶的情况下更好地解决公交亮码的问题。经过研究,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和公交集团在8路汽车上进行了“健康码”优化升级亮码的试点,通过在公交车上安装扫码设备,和“健康码”亮码数据进行适配后,乘客只要从设备经过,就会同时自动检测码色和体温,遇到情况会自动提示,大大解放了司机查验亮码的负担。目前此技术在不断调试中,成熟后有望向全市推广应用。

除此之外,“健康码”的信息已经在医院分级诊疗后台数据中发挥作用,便于做好普通人群和重点人群就诊防护。针对近期百姓高度关注的冷链食品问题,“健康码”与市市场监管委的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对接,实现冷链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全流程跟踪,为疫情防控快速有效提供数据支撑。而且“健康码”传输的数据都进行了加密,只为实现匹配和关联,大家的个人信息安全是能够保证的。

接下来,天津“健康码”还将继续扩展应用。在日常便民服务上,计划近期扩展代办渠道,在原有“家人代办”的基础上,对独居老人可在“津治通”上开通“网格员代办”功能,进一步便利重点关爱群体;更新代查功能,计划推出扫描身份证和人脸识别功能,方便核验工作人员快速辨别码色,提高防疫效率……

大数据有速度 更有温度

“从最初设计‘健康码’到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大数据的应用,更牵动着百姓生活方方面面。我们必须严格遵循‘健康码’规则,防控疫情蔓延,更要在特殊情况下急群众之所急‘急事快办’,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方便百姓生活。”负责“健康码”工作的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数据资源处副处长刘津说。

她刚刚在天津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成为网信系统唯一代表。可以说,刘津见证了天津“健康码”的一路成长和许多背后的故事。接下来,我们一起听听她的讲述──

危急时刻之妻子临产 丈夫却突变“红码”无法回津

当时,正值大连疫情暴发,按照天津防控要求,大连来津人员要赋“红码”,等待个人核酸检测证明或社区排查结果,才能转为“绿码”通行。

有一天晚上,我们接到一名男子的紧急求助电话:他妻子临产,他已买好机票,准备从大连飞回天津,却因自己大连的“健康码”变为红色无法登机,究其原因是由于他申请天津“健康码”为“红码”,通过国家平台共享后影响到了在大连的码色。经我们连夜请示国家平台,协调两地“健康码”管理部门,研判“红码”规则为天津市内防控规则,不影响其在大连的出行,完成全链路数据同步后,其大连“健康码”终于恢复正常状态,事情解决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他乘最近一班飞机飞回天津,在天津和家人一起按照天津防控要求做好核酸检测工作。

十万火急之从疫情地来没报备 差点无法考试

青岛突发疫情时,一位当地考生要来天津考试。考试部门发的准考证上已写明,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要提前申请“健康码”,报备相关情况,以便天津工作人员核实核酸检测信息,并合理安排考场,保证考试顺利进行。

但是,这位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个要求,没有提前申码和报备,考试前不到半小时才发现自己是“红码”,无法入场考试,当时很着急,一直在哭。我们接到这个求助信息以后,立即协调市卫健委有关部门和人员协助快速核实核酸检测报告,将相关核实信息第一时间上报至“健康码”系统,实现码色自动变更,及时保障了他顺利进行考试。

百般不解之未到过高风险地区 自己却成了“红码”

曾经,出现过一位市民在机场买票时突然发现“健康码”变红,但自己未到过高风险地区,之前也一直是“绿码”,百般不解。一度质疑“健康码”后台存在匹配错误。经排查各种可能,最后发现,该市民的身份证实名注册有两张手机卡,其中一张卡的实际使用人曾携带该手机前往高风险地区。因此根据当时的疫情防控政策,该市民被系统判定为“红码”。

我们建议他到所在社区报备情况进行核实,核实后的数据上报到“健康码”后台后完成了码色的变更。通过这个事情也想提醒大家,“健康码”是疫情防控的一个重要手段,码色是一种标识,不是病情诊断证明,被判断为“红码”仅代表存在风险较大。码色变化是有依据有原因的,要仔细回忆个人填报信息是否准确。

老奶奶的一封感谢信

对于老年人和无智能手机人群,天津“健康码”在上线之初就开设了“家人代办”功能。8月13日,天津市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便利无智能手机人群使用天津“健康码”出行的通知》,无智能手机人群通过天津“健康码”的“家人代办”功能成功申领天津“健康码”后,可截图自行打印并随身携带。对持打印天津“健康码”的无智能手机人员,可通过“津心办”APP、“津心办”支付宝小程序或“津心办”微信小程序推出的“天津健康码扫一扫”功能进行扫码核验,根据系统反馈结果进行人员管控。

一对家住和平区的老夫妇曾打电话求助申领“健康码”,当时老人家非常着急,不知道怎么申领,工作人员张永跃接到电话后下班直接上门,手把手教老人家怎么申领和使用“健康码”,老奶奶后来还特意寄来了一封感谢信。

来源:天津日报

审核:王韶云

编发:王 安

素材整理:许晓伟、施娇娇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0)
Michelle的头像Michelle编辑组
上一篇 2020年12月19日 上午11:30
下一篇 2020年12月19日 上午11: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