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双创”交出漂亮“成绩单”

新增2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累计选拔“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0人,累计引进国家省部级创新人才6人,累计引进新区创新领军人才60人……这是今年滨海新区在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方面交出的一张漂亮“成绩单”。而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新区持续优化的创新软环境。

充分发挥平台优势

今年11月5日,胡润百富发布《2020胡润Under30s创业领袖》,旨在寻找中国30岁以下(包含30岁)的创业领袖。来自启迪之星(天津·海洋园)加速器的企业联智科技(天津)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刘晓鹏继2019年上榜后,再次榜上有名。而就在最近,联智科技还获得了2020年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一等奖。

这家成立仅两年且核心成员均是“95后”的科技型公司,不仅实现了工业设备智能预测性维护平台预警、诊断准确率超98%,还已经向中石化、中海油、中国船级社、国家电网等名企提供预测性维护服务,预计今年营收将实现数千万元。

启迪之星(天津)副总经理张楠介绍,启迪之星(天津)基地运营四年多以来,累计入孵企业百余家,其中,清华校友企业10余家,清华毕业生20余人,为当地引入了千人计划、清华校友、博士、500强高管等高端人才30余人,培养国家高新企业5家、雏鹰企业近20家。孵化基地将继续依托启迪之星全球创新孵化网络和新区产业资源优势,打造高端人才引领型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

在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里,由该院联合孵化的企业泽达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研究院成功孵育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这家企业从医疗流通信息化业务起步,将信息化业务扩展到深耕中药先进制造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有效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行业的应用,实现从原料种植、生产制造到流通领域的智慧化协同发展,成为细分领域的信息化融合发展标杆。先后获得发明专利 18项、实用新型3项、软件和软件著作权130项。

而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该院通过构建“专业化大平台+孵化器”的新机制,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科技企业孵化及成果转化的基地,累计培育孵化企业310余家,累计注册资本超过35亿元。虽然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但从2月起逐步复工,上半年已有70余家企业超4万人次到院开展工作,入驻企业复工率3月底已达100%,成为复工最早、复工率最高、招商成效最好的科技园区之一。

据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来自新区的瑞普生物智创谷、渤化集团众创空间两家众创空间获评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36氪空间、中钢科德等5家众创空间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截至目前,新区内的国家级众创空间已达到24家。

持续优化“双创”生态

为了持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打造良好双创氛围,新区科技局启动了科创服务联盟筹备工作,召开筹备工作会,研究制定联盟组建方案。同时,深入落实人才政策,做好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国家省部级人才、杰出科技人才等各类人才项目申报审核工作,全区22家单位46个项目申报外国专家项目,目前7个项目获得市级资助约130万元。

据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新区着力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放宽国际人才年龄、工作经历等限制,实现三证联办、绿色通道和简化永居程序。提升技术交易活跃度,指导企业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通过签署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相应技术合同,规范科研管理路径、降低研发投入成本;深入挖掘技术合同交易增量,与中石化、中海油等央企建立科技项目研发和技术合同交易工作对接机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08.2亿元,并开展“科技抗疫·百城百园”行动,获得科技部引导资金500万元项目支持。

通过新区不断地优化双创环境,今年全区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9家,现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518家,累计引进国家省部级创新人才6人、引进新区创新领军人才60人、培养青年英才39人、吸引高端外国专家210人,并实施外国专家项目14个。

来源:天津发布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2)
Michelle的头像Michelle编辑组
上一篇 2020年11月18日 上午9:43
下一篇 2020年11月18日 上午9: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