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强工作机制上出实招。制定2025年抓项目促投资工作方案,强化市领导、市、区三级调度和点、线、面三维调度体系,健全重大项目谋划、招商引资调度、项目建设推进服务等机制,明确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目标任务,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依托天津市重大项目智慧管理平台,系统梳理全年项目支撑,逐月细化投资计划,提升项目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
在项目引领带动上求突破。围绕科技和产业创新、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年初面向社会集中发布1129个、总投资2.02万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清单,推动667个、总投资1.36万亿元的续建项目全面复工和168个、总投资1748.25亿元的新项目接续开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等媒体多次报道,有力提振社会投资信心。
在项目调度推动上见实效。统筹调度新和成新材料产业链等12个标志性产业项目、京滨城际南段等28个百亿级项目和空客二线等91个年度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短名单”项目,协调解决堵点问题,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扩面。督导服务“两重”项目进度,系统梳理“三张清单”,集中推动政策资金1亿元以上项目,增发国债支付率达86.8%、“两重”资金支付率达60.3%,有力保障项目建设,为投资开好局、起好步打牢基础。
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优化。以城市更新领域项目为重点,加快京津冀同城商务区等23个城市更新项目实施;保障天津港集疏运、津潍高铁等项目加快建设,组织46个轨道交通、能源等领域项目春节期间连续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4%,较去年全年提升8.7个百分点,城市载体功能有效提升。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中向好。推动美古花园等574个结转项目2月底前全部复工,重点推动南开区西湖道地块等42个年度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进度,督促近三年已拿地未开工的16宗地块项目尽快开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4%,快于去年全年3.9个百分点。
新动能加速积蓄。诺和诺德制药等项目稳步推进,泰达山河超表面光学、经纬恒润研发中心二期等项目陆续开工,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8.1%,较去年全年提升14.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1.9%,较去年全年提升10.3个百分点,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多举措用好政策资金。东丽区加强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包联服务,加快排水防涝一期工程等项目资金支付进度,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宁河区瞄准专项债券支持领域,建立项目储备清单并滚动更新,做到政策一释放、项目即跟上,为项目建设夯实资金保障。
拓渠道形成投资增量。西青区成立项目服务工作专班,主动上门服务,推动北现音产学研创基地、元气森林二期等新项目如期纳统。河东区坚持“抓大不放小”,一方面全力挖潜第一机床总厂、井冈山路等大体量城市更新项目投资,另一方面组织全区各行业部门、各街道持续摸排投资项目线索,确保项目应纳尽纳、应统尽统。
创新思路系统谋项目。立足全市发展所需和群众所盼,聚焦“人工智能+”、绿色石化、低空经济、乡村振兴、供热供气“一张网”等十个重点领域,分领域制定项目谋划攻坚行动方案,召开河北区觉悟社-大悲禅院片区、和平区解放北路百年街区、河西区德式风貌区等城市更新示范项目推介会,吸引优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谋划建设。
聚焦央国企包联谋项目。抢抓央企扩大投资重大机遇,加强常态化包联服务,将央企战略投资与天津基础资源、发展需求有效衔接,谋划落地一批央企新增投资优质项目。优化咨询机构包联服务国企机制,用好资金支持政策和企业存量资源,谋划、转化、落地一批标志性、牵引性、示范性项目。
下一步,天津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持续扩大产业投资、优化基础设施投资、稳定房地产投资、引聚民间投资,巩固投资良性增长势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微天津立场,仅供读者参考。